找到相关内容594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汉佛学之心性调养论

    教系,其一教系属汉传佛教,其教义与文化思想主旨宣扬修行菩萨道,利益有情众生,普渡众生脱苦离难。欲行菩萨道则应修慈悲观,欲修慈悲观则可参“五停心观”。凡欲修此等“止观”之行者必须先做自身的心性调养。本文将对有关心性调养之方法及相应的场地有所解释和介绍。 关键词:汉佛学、菩萨道、五停心观、四圣谛、般若正智 一、佛教信仰和佛学文化 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获得持续发展至今的佛教已经超过了的二...

    常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3743469.html
  • 以规矩为调整心性的起步

    以规矩为调整心性的起步   大家修学佛法,对于要如何调整自己,道理大家都知道,就是不知在哪里用力。知道这样对,那样对,可是事到临头,又是迷迷糊糊一团糟,又走回烦恼老路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我们出不了力,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使上力,以至于心性依旧故我,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如何出力”实在是很重要的问题。  佛经上提过鞭举的故事,有一种人鞭子举起来还没打下去,他就知道要走;有的人要打了他,痛了...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249178.html
  • 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

    佛教传人中国之前,中国心性之学早已有深远的源流,并自成体系,而且相当繁荣。早在先秦时代,儒家的五经及《论语》、《孟子》,当然还有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以及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等,也就是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心性之学是当时中国思想学术的主题之一。  人们面对自然、面对社会,但有识之士则更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思想,面对自己的情感。性善性恶的争论,人与天关系的争论,不仅贯穿着整个先秦时代,而且影响...

    冯学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1039366.html
  • 如何调伏自大不定的心性

    From:传若To:ctworld@mail.ctcm.org.twSent:Tuesday, January 21, 2003 10:35 AMSubject:如何调伏自大不定的心性?  ...在家修行要有那些基本行仪?  3.如何调伏自大不定的心性?   传若   中台世界的回覆   为了断烦恼,选择打坐、诵经,定是了解世间...

    中台世界的回覆

    |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805342019.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 The Nature of Mind in the Awakening of Mahayana Faith释恒清台大哲学论评第十二期民国七十八年(1989)一月 ...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和 心生灭门。但是无论众生的心性是处在那一个“门”内,它 基本上有“三大”义(摩诃衍义)。以其“体大”而言,众生 心体空而无妄,真心常恒...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146090.html
  • 冯友兰:何为心性

    冯友兰:何为心性  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人有心,人的心的要素,用中国哲学家向来用的话说,是“知觉灵明”。宇宙间有了人,有了人的心,即如于黑暗中有了灯。  宇宙间除了人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科学的对象有了解,而不能使其对于其心性有自觉。故其研究虽亦可发展其心的知觉灵明,但其发展仍是在不觉中,其发展对于他即无尽心尽性的意义,但对于心性有觉解者,其发展其心的知觉灵明是在觉中,故研究科学亦即是...

    冯友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0864567.html
  • 从儒家思想探讨心性法门

    从儒家思想探讨心性法门  中华文化五千年以来,有一个道统,是甚么道统呢?一代一代明师圣圣相传的性理心法。韩愈在“原道篇”中说:“斯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经过禅师的开示后,茅塞顿开,感激涕零,叩头答谢。  在禅宗经典中像如此类似师徒对话,启悟心性的故事很多  。可见“心”很重要,孟子在尽心篇云:“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一个人若不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0360954.html
  • 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的可贵探索——评杨维中《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

    心性论’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都有丰富的心性思想,而又以佛教心性思想最先成熟,儒家、道教正是在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之下,完善了自己的心性论思想。然而,近年来的儒学研究无论在传统心性思想的整理方面,还是在创造性转化方面,都走在了佛教研究的前面。这不能不说是佛教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杨维中《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赖永海先生主编的‘佛学博士文库’之一种),则可以算作这一方面的...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0139280.html
  • 中國佛教心性論的特點

      恒毓(博士) 《世界弘明哲學季刊》編委會主席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哲學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1999年,在瑞士洛桑大學召開的第12屆國際佛學研究大會上,我做了題為《中國佛教心性論 述評》的報告。在報告中,我對中國佛教心性論作了如下總結:   中國佛教心性論是在印度佛教心性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對心性問題的關注而逐 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化的佛教心性論體系。它相當恰當地處理了印度佛教與中...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3142845.html
  • 试论慧能的“心性论”思想

    完全得力于他的弟子。该经虽然仅有万言,却表达了他的全部佛学思想。该经以其独特的方式,鲜明地提出“心性”的概念并加以论说,适宜了中国人思维和认识的习惯,详尽地对“心性”展开剖析,构成了完整的“心性论”。  首先,慧能对佛的认识在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基础上,创建了“心性论”并以此出发说明修佛即是要修心,佛学即是心学。慧能在《坛经·行由第一》开宗明义道:“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黄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440716.html